辛弃疾风格

导读 1、辛弃疾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1、辛弃疾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2、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
3、辛词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扩展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1],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成就:
1、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辛弃疾的文也颇为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
3、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辛弃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