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莉事件”逐渐平息,误会解除还原真相:美丽就是一种原罪

导读沸沸扬扬的“李少莉事件”已经接近了尾声,无论是网络上有多少的喧嚣,时间证明她无可挑剔,当了解了人物背后的故事之后,我们才知道有个俗...

沸沸扬扬的“李少莉事件”已经接近了尾声,无论是网络上有多少的喧嚣,时间证明她无可挑剔,当了解了人物背后的故事之后,我们才知道有个俗语叫清者自清。

网络的关注点以及争论点,都是在围绕这个大波浪的发型,4000元的丝巾,还有那一幅30000元的耳钉,当然还有这盛世的容颜。


但这是问题的关键吗?关键还是她身处的地位,部分人总是喜欢恶意的揣测,揣测一位副局长怎么可能带得起30000一副的耳钉,也许自己还在面临着生活的不容易,所以看不惯她人的精致。

于是就有了很多不可理喻的语言,太多太多的质疑,仿佛不挖出来一点毛病,就不能证明网络的力量,就不能满足那颗恶意揣测的心。

难道一个工作人员就必须保持艰苦朴素吗?就算有条件奢侈一点,也要把自己装扮成“农村大妈”的形象吗?奢侈难道是一种原罪吗?美丽难道是一种错误吗?精致是我违背了律法吗?

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所有的一切也仅仅是猜测,再多的交流和质疑也不可能淹没一颗“正义”的心,面对质疑,她不言不语,时间是证明清与浊的最好方式。

网友们由点及面/以己度人,总是自以为如此精致的穿搭与其她的女干部朴素的着装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这份精致就成了诟病的原因。

如果做一下深层次的了解,50多岁的她差不多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上这么多年班难道没有积蓄吗?更何况还有一个当医生的老公,年收入20万的家庭,难道还买不起这一些奢侈品吗?

就连穿得过分干净也成了讨论的对象,人家当初就是自学的中医,难道不是更加懂得养生和卫生吗?


有人去追溯这一头大波浪,可是翻开以往的所有照片,这是多年来的一种标志,而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有可能是根据自己的脸型设计的这样一款,我们有必要去讨论这个问题吗?

青春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在年华将去的年龄抓住自己的美丽,尽量按照自己的思想打扮,这又有什么错呢?这样的打扮是她一贯的风格,也更加贴合她的气质。

爱美是一个女人的天性,她没有刻意去隐藏和掩饰,多年以来都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这是一种干净利落,甚至把这种干净利落延伸到工作上去,也能表现出一种不拖泥带水的工作状态,有什么不好呢?


甚至于点读发言稿的问题,我们觉得都可以理解,毕竟是一位56岁的大妈了,看字容易看花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之所以要一个一个字的点读,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为了给观众一个好的交代,用这样的方式害怕读错,反而是一种认真。

甚至也有人在怀疑:一个初中生,一个棉纺厂的工人,怎么可能走到领导岗位?其实在80年代,大多数人的学历都不高,等那个年代的人很有上进心,尽管李少莉当时只有初中文凭,但是通过自学和进修,努力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说实话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她能够喜欢中医,那么就在这上面会更多的努力。

跨行找到了更有前途的职业,这也就不足为怪了。当时国家急需各方面的人才,有初中学历的也有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够出类拔萃,一切都可以实现,但现在是以文凭论,跟那个年代不能相提并论。

并没有想象中的升迁很快,只是有机会进入了医院工作,在医院人家也没有闲着,不仅仅学习的专业的知识,还努力地考上了医学大专,有了工作经验有了能力,那就被顺理成章的调到了卫生局。

您觉得很快吗?其实提升速度一点都不快,到了40岁才是副科级,到了43岁才到正科级,在接近退休的54岁年龄才到了副处,这难道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吗?


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好,你会感觉到他什么都是对的,如果你想挑一个人的毛病,你眼睛里面看不到别人的好。

网友们总是要想在她身上找一点瑕疵,从而活跃了他还是民盟成员这样的事实,也胡约了,他还是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满意公务员这样的荣誉。

这些都看不见,只是把矛头指向他穿着打扮,这样有意思吗?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我们所有的揣测毫无意义,更不需要去苛责以及诋毁,也不要被带了节奏带了情绪,保持客观公正,不要人云亦云。

我们始终要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所以我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问题就出在太美丽太精致。


现在写出这篇文章也许还有网友会继续恶意揣测,但是我相信过不了几天,你们就会看到一个好干部的形象。她也许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女人,但一定是一位,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干部,不信我们走着瞧。

#头条创作挑战赛#​#头号周刊#​#欢迎光临我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