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跨学科交流:教育学对话哲学

导读 图说:教育学与哲学的对话:理论和实践双向互动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新民晚报讯 (记者 王蔚)华东师范大学两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

图说:教育学与哲学的对话:理论和实践双向互动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新民晚报讯 (记者 王蔚)华东师范大学两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生命·实践”教育学团队和“创获智慧”中国哲学团队,日前以“跨学科对话”的形式举办了“教育学与哲学的对话: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主题学术活动。两个团队带头人杨国荣教授、李政涛教授分别带领团队成员出席活动,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共2万余人在线参与。

会上,“生命·实践”教育学教师团队与“创获智慧”中国哲学教师团队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以“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哲学教育”和“跨学科研究”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两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团队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朱民表示,华东师大教育学与哲学学科实力雄厚、具有优良学术传统,此次携手开展跨学科对话,对校内相关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有引领作用。

杨国荣教授以“哲学与教育:从知识之境到智慧之境”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从哲学看教育”和“从教育看哲学”两大视角深刻阐述了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的双向滋养和双向建构:是否可能、如何可能?李政涛教授表示,要让哲学进入到学生、老师、家长的生命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长到他们的身上,最终通过“进生命”让哲学育人落地。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以“‘本’‘末’相宜:教育之道的核心”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说,“教育的本末相宜”既是社会的教育命题,也是教育的社会命题;要真正实现教育中的本末相宜,社会各方必须同时用力,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水平教育评价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产业适应度、社会认可度和家庭满意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