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槟榔!下架、禁售背后,嚼槟榔与口腔癌关联有多大?

导读近期,多地要求槟榔食品下架,槟榔深陷“禁限”争议。9月15日,浙江义乌商户反映,当地要求商家下架并停止销售涉及槟榔食品。义乌市市场监...

近期,多地要求槟榔食品下架,槟榔深陷“禁限”争议。

9月15日,浙江义乌商户反映,当地要求商家下架并停止销售涉及槟榔食品。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科相关人士随后表示,“是要把槟榔当做‘槟榔制品’来销售,不得按照食品来销售。且要分区域售卖,槟榔不能跟食品混在一起售卖。”

同一时间,四川成都、南充、广元等地也陆续要求“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据不完全统计,至少7地对此“禁限”。

医学界发现,口腔癌患者中,不少有嚼槟榔习惯。早在2003年,槟榔就被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级致癌物。2020年11月,该机构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学术论文,首次确认槟榔致癌的成分——槟榔碱,这种成分会严重破坏口腔的黏膜组织,从而诱发口腔癌。相关医学专家表示,近年的临床调研发现,口腔癌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大都有嚼食槟榔的习惯。也有观点认为,目前槟榔致癌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为什么得口腔癌、怎么得的口腔癌,全世界都没有解决。

临床诊断及相关研究中,嚼槟榔与口腔癌究竟多大关联?

医学发现:口腔癌患者不少有嚼槟榔习惯

9月10日,36岁歌手傅松在口腔癌三次复发后去世,他在今年6月拍摄视频时称自己的口腔癌是由于吃槟榔导致。槟榔对健康的“威胁”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众多医学研究发现,口腔癌患者不少有嚼食槟榔习惯。2018年4月14日,湘雅医院官网发文称,“在口腔颌面外科50位住院患者中,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统计显示,2016-2017年,该院接诊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大幅增长,2608例患者都有嚼食槟榔的习惯。而据2017年发表在《中国牙科研究杂志》的论文显示,长沙5家医院口腔癌病例连续12年增长,2016年长期咀嚼槟榔的患者占85.53%。

相关医者介绍,因咀嚼槟榔引起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正从一种地方病蔓延成为一种全国病。病人以年轻男性为主,年龄从十几岁到30来岁,集中在司机、学生、群聚性务工人员等职业。大多数患者受好奇心理驱使,刚开始朋友送着吃,吃着吃着有点兴奋,慢慢就上瘾了。

监管出手:将槟榔清除出食品分类目录

槟榔“禁限”争议背后,是监管的逐步介入。

国家层面,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将咀嚼槟榔与吸烟并列为两大口腔疾病高危行为。

据悉,禁售槟榔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一级致癌物,更因为目前它并非食品。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此后,槟榔作为食品的生产许可和监管缺乏依据。2021年9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对槟榔不再按食品进行监管”。

而地方层面,早在1996年9月,厦门市人民政府便颁布了《厦门市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规定》,规定中提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本市辖区内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槟榔作为药品在医疗、药店等单位经销和患者食用的除外。”今年来,海南、湖南、贵州、四川、浙江等地先后加强对槟榔及槟榔制品的生产与销售监管。

监管背后,槟榔已成为部分地区重要产业,规模发展至千亿级,从业人数达到百万级,而此次对槟榔的热议也引起了相关发声。9月21日,海南省槟榔协会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近年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情况通告》,其中提到,海南的槟榔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的95%以上,该通告强调了槟榔在种植、加工产品的技术标准规范提升,以及槟榔的药用价值与食药拓展。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雨亭

设计:何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